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從《潘第拉先生和他的男僕馬迪》改編至《小馬和他的頭家老闆》


                                     
                                             《小馬和他的頭家潘老闆》在演什麼勒???
                                                        —行政組小記者為你揭密!(上)






小記者:陳彥竹、賴韋宏、黃長鍇、黃郁婷


今天看了秋季公演《小馬和他的頭家潘老闆》整排。
第一次看到劇名覺得挺有趣的,從《潘第拉先生和他的男僕馬迪》改編至《小馬和他的頭家老闆》(以下簡稱為《小馬》),原描寫芬蘭背景的故事,改編發生在台灣,相信是會拉近許多與觀眾的距離。
將國外劇本改編為台灣背景,在台灣的劇場演出始終是常見的(ex.賴聲川導演的《海鷗》、梁志民導演的《淡水小鎮》、劇場藝術研究所導演鄭智文的《傻瓜村》……),翻譯劇本的台詞在舞台上總是顯得有些尷尬,觀眾也容易感到疏離。

在這麼多翻譯劇本的演出下,導演鄭意儒選擇了布雷希特的劇本做「本土化」的詮釋,意圖是什麼呢?

大約六點半,行政組記者群來到了藝文生態館。排練室都是緊張的臉,七位演員,助理群,導演及設計討論著永遠都不夠的最高標準。整排前看到演員們努力的暖身,同時還有暖聲,想必布雷希特劇本中總是會有的歌舞場景,就算是改編為本土化,應該還是會被保留。整排即將開始,所有人也同時明白,這是必須倒數的整排了。

以一首首簡單且明快的歌舞開場,歌舞本土化了,音樂的旋律充滿懷舊喜感和風格多變的感受,以歌舞劇常常出現的流行曲調為主,不僅輕快更容易朗朗上口。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