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2013秋季公演《人間煙火》舞台設計/舞台設計助理專訪

嘻嘻,又來啦!
這次是邀請到2013秋季公演《人間煙火》的舞台設計房國彥老師以及他的助理群們,我們趕緊來看看房老師又會透露些甚麼小驚喜給我們呢?


為了向前走得更遠——舞台設計/舞台設計助理專訪

採訪、撰文/洪任賢、黃千容


  有人說,總是需要去顛覆一些生活,打破一些成規,才可能看見世界的其他樣貌。在這裡,打破的不只成規,還有對成規的想像。這次《人間煙火》的舞台在房國彥老師的帶領下,創造了一個嶄新的空間,我們看見了一個截然不同的舞台風貌,對於所有參與這齣戲的人、幕前幕後的工作人員乃至於每一位進場的觀眾,這都將會是一個非常特別的體驗。
  
  到底一個實驗劇場可以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在看完《人間煙火》的劇本之後,房國彥老師便認為劇本中的片段可能可以出現在戲劇廳的各個角落,除了舞台上,二樓、三樓也都可能是這些片段發生的所在。在這樣可能充滿驚喜的原始概念之下,最初版的舞台設計出爐了,但是就在這時,導演說,這次,我們玩大一點。於是房老師毅然捨棄了原本的設計,和導演一起到戲劇廳再次進行場地的勘察,嘗試去發現更多這個劇場空間可能性。就這樣再一次的勘查下,帶著更新的想像,新的舞台設計在對談的過程中逐漸成形:捨棄原先戲劇廳最常使用的鏡框式舞台配置,將觀眾席和舞台整個對調,演員可能從原本觀眾席間的任何地方出現,就在我們平常坐著看戲的位置,或許就是劇中一個片段發生的場景。
  
  我們詢問了舞台設計助理在這次製作中他們認為最困難的部份,他們表示經費的部分其實是這次製作中他們需要克服的。在每次購買舞台施工的材料時,舞台設計這邊就必須和舞台技術設計楊金源老師進行討論,看是不是有技術上可以支援的部份,盡全力讓每一分錢都能夠花在刀口上。必要的時候也會和導演討論協商一些取捨。除此之外時間壓力對大家也是一大挑戰。因為設計助理和其他組員們平常也有學校其他的課程必須進行,能夠上工的時段也就是排演課的時間,要在這樣有限的時間內做完非常多的東西,不管對設計者或是助理們,都是很大的一個挑戰。
  
  也是在這樣的教育劇場經驗中,有許多難得的經驗和學習機會在其中發生,像我們訪問時,設計助理便表示:身為舞台設計助理,整個製作過程,從閱讀劇本到發想,一直到真正進入製作期,每一個環節我們都在和設計老師緊密地相處、聯繫在一起。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培養了工作默契,並在實習中吸取老師的設計經驗,也學習到老師的技巧。對他們而言,這是非常實用且非常扎實的訓練。更重要的一點是,在教育劇場這個環境下,還有很多很不熟悉作業模式和方法的學生,所有人在這樣的參與中首重的就是養成良好及安全的工作習慣,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學習,是一件非常珍貴的事。
  
  「向後走,是為了向前走得更遠。」這是這齣劇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我們拆解了一些建立起來的規則習慣,讓這齣劇的舞台回到觀眾席,試圖能夠走得更遠些。設計助理說,人生就像是戲中的人們一樣,我們不斷地努力想要去爭取得到些什麼,但是回過頭來有時候會發現失去了方向,然而在經歷了更多生活,吃飽人間煙火後,也許我們可以找到一種重新出發的力量,勇敢去追尋人生的理想。
  
  關於這齣戲舞台設計的更多細節,包括這樣的空間會產生出怎樣特別的使用方式、導演演員最後到底怎樣「玩大一點」,就有待大家進劇場一窺究竟囉!


看完房老師的設計理念後,是不是心癢癢了呢?是不是很想進劇場一窺究竟?
快來快來,趕緊來買票嚕!售票網址連結在底下,GO!

兩廳院《人間煙火》售票系統:http://ppt.cc/9I14

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2013秋季公演《人間煙火》舞台技術設計/楊金源老師專訪

這次小編訪問到《人間煙火》的舞台技術設計/楊金源老師

以下是老師親自敘述整個舞台架構概念以及如何將無到有生出一個完美的舞台


  這次舞台組最大的挑戰,一如以往,就是時間的壓力。學校是教育劇場,學生進工廠實習的時間有限,而藝術家的創意與想像總是無限制的。開學前後,舞台設計有了一個非常大的改變,從一般的平台構造改成了土石流造景,加上整個舞台要搭在戲劇廳的觀眾席,而觀眾席要放在舞台上,然後還要有讓觀眾驚奇的機關出現……時間永遠是不夠的,創意衍伸出來的勞力與工作,會讓時間的匱乏變得更捉襟見肘。

  由於是舞台畫面的構成,絕大多數都必須以雕塑的形式來呈現,這與以往要求準確而斤斤計較的技術設計與施工圖有了很大的反差,而整個超大型的雕塑必須要能夠在製作期如期完成,完成之後又要如何在極短的裝台時間內搬進戲劇廳,成了技術設計的連環考題。如何在有限的人力、預算限制中,追求更有效率的製作與裝台的過程,並且達成最大的製作能量,永遠是腦海裡揮之不去的午夜夢迴情境……

  保麗龍一直是我以往避免使用的材料,但在經費與製作能力的限制下,若要完成土石流的舞台,只能正面對決。看到舞台設計房老師帶著設計助理在工廠臨時搭設的階梯舞台上從白天的上工時段一路工作到製作工廠的打烊時間,心中總有一種感動,是的,劇場沒有不可能的事——這就是劇場精神!

  其他的機關——請容我賣個關子。人間煙火——不論是天上、人間,還是地下,無處不是風景,就請看官們在細細品味戲味之餘,偶而留神劇場黑衣人在背後所創造的一切驚奇了。



看完老師對舞台技術設計的說明,你有沒有心動呢?

那你還不趕快來去買票,準備看戲囉!

兩廳院《人間煙火》售票系統:http://ppt.cc/9I14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2013秋季公演《人間煙火》首波宣傳影片!



《人間煙火》的排練影片出爐囉!

趕快進來瞧瞧演員們到底排了甚麼片段?
然後令小編在製作影片過程中,痛哭流涕,讚嘆不已!
這是一部很棒的舞台劇作品,你們不能不看!

機會這麼難得,導演、劇作家從香港來臺灣製做這齣《人間煙火》
喜愛戲劇的朋友們更是不容許錯過呀!

趕快趕快,快來兩廳院售票系統購票吧!

兩廳院《人間煙火》售票系統:http://ppt.cc/9I14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人間煙火》劇作家/潘惠森老師專訪

《人間煙火》劇作家/潘惠森老師專訪

問:北藝大戲劇系三年級學生 王蘊芝(下簡稱「芝」)
答:《人間煙火》劇作家 潘惠森老師(下簡稱「潘」)

芝: 《人間煙火》的故事創作靈感來自在哪裡?是香港80年代出生的年青人生活嗎?如果是的話,為什麼他們的生活會觸動您?

潘:創作這個戲的時候,我還在劇團工作,跟我經常合作的一班演員都是所謂 80後」,他們給我的感覺很漂泊,哪裡有戲演就去哪裡,像遊牧民族,在追求戲劇愛好與生活現實的夾縫中,頗會照顧自己,亦因此而磨練出一種在我看來是有點來得太早的「滄桑」。我常想,當我在他們這個年紀的時候,是怎樣的一種狀態?想著想著,兩種體會就混在一起,寫成《人間煙火》。從某個意義來說,這是以「他者」之名來紀錄「自身」的一個習作。

芝:《人間煙火》於2009年在香港首演,是由潘老師自編自導,如今2013年於台北重演,五年過去,潘老師對劇本的看法有何改變?

潘:基本上沒有改變。大家都知道,劇本的生命只存在於劇場。2009年首演那夜,我看了半場就走了。不是因為不好看——自己的東西,再難堪也得看完不是嗎?而是因為趕搭飛機外出工作。此後也一直沒有翻看錄像。那半場的觀劇感受是挺好的啊,彷彿在看一段一段的日記,裡面的時空是模糊的,既遠且近;人物是似曾相識的,是他/她又不是他/她;很抒情。那天到了機場,登機前,有朋友text(譯:發簡訊給)我,說剛從劇院出來,眼泛淚光……。我心想,糟了,難道我搞了一台melodrama(譯:通俗劇)?這次北藝大演出,我很期待看一次完整的,並且要印証一下,我真有能力寫 melodrama(譯:通俗劇)?

芝:五年前的香港演出跟今次學製,兩次選角的著眼點有何不同,你對演員們有何期待?

潘:這次的導演,是我在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的同事司徒慧焯先生。選角的取捨主要是看他的。五年前我的演員全都是職業舞台演員,比較多實踐經驗,也肯定多了一些人生體驗,相較於學生的實習演出,本質上是有所不同的,也很難比較。我感覺北藝大的同學有一種渴望燃燒的激情。我期待他們真可以燒起來,燒出人間煙火。



芝:《人間煙火》內蒲英不見了小學最快樂的那一天,是暗指一九八九年六四學運?

潘:不是的。如果是,我會寫得明明白白,不讓觀眾揣測。人生總有快樂的時刻,我有過許多快樂的「一天」。但「最」快樂的那一天是哪一天?我也搞不清了,所以我想透過這個戲,把它找出來。如此而已。

芝:潘老師的劇本以語言生動活潑見稱,今次學製演出由廣東話改成國語,在翻譯上有何難度?

潘:說難不難——意思的傳達不難;說易也不易——台詞的生命力是不易捕捉的。我只能盡我所能。我希望到了演出的時候,同學們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補我的不足。這次的版本,分別也不盡在語言的轉換。我把整個劇本重寫了好幾次。過去在劇團工作,製作頻密,即便是重演,也沒時間認真修改劇本。去年開始,我辭了劇團的職務,只教書,客觀條件比較好,可以享受修改劇本的樂趣,也希望可以做得好一點吧。

芝:《人間煙火》內每個角色都對某些方面有著迷甚至歇斯底里的一面,例如蝶影迷信「能力自然超」,Mega迷戀看雜誌,是否想要藉此描述體現年青一輩對世界的疏離感,唯有向外找歸屬感?

潘:我自己也感到跟這個世界很疏離的,從小就這樣,跟很多事物格格不入。我想這是很普遍的現象吧。當你不能投入「外面」世界的時候,很自然地,你會自己建構一個「小宇宙」,有時候,創作一個戲的意義也不過如此,不一定跟「歸屬感」有關,有可能是一種不自覺的自我救贖行為吧。

芝:劇本中屢屢出現V.O(即場外音)的部分,這樣安排想要達到甚麼效果?

潘:這是在敍事上的一個小小實驗。一般而言,劇本主要由對話體(dialogue)的文字來建構。但有時候你會覺得,一個故事中,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用對話體來寫的。這亦是寫劇本的其中一個難處。用「場外音」的形式來寫的確有很多方便,但如果只是為了方便(交代劇情)而用「場外音」,那只能說明創作人的懶惰。我想,好的「場外音」是要與「戲」結合的,有戲劇張力的,有意境的,聲音(文字)與行動(舞台上正在發生的事)是互動或互補的……。說的容易做的難。我做到了多少,實在沒有把握。所以,我真的很期待來看你們的演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