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楊金源老師專訪

楊金源老師專訪


撰文/李特恩

         金源老師覺得《霧裏的女人》在技術上,其複雜度與以往學製有很大的不一樣;有些特殊的技術(訣竅)存在:例如於觀眾席上方遍佈燈架的白毛必須將tension遮住,其目的要營造出戲的開場是壯觀、壯闊的。

        房國彥老師希望白毛壯闊的意象能在演出中獲得保留;不料在燈光設計上,發現白毛會將燈光設計的領空範圍佔據——如何將保留意象、又不妨礙燈光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

         接著是「煙」的部分,房老師在製作前期便希望有套能夠控制煙霧的方法;一般而言,煙的形成是由液體轉換至氣體分子,對於控制煙霧在場上長時間地停留,甚至靠近地面的技術是具相當高的難度——而最大的敵人是「空調」。為了解決此一問題,我們請展演藝術中心在演出前半小時將空調關閉,這也是史無前例的應對方式。為了使煙霧能夠滯留於舞台上我們選擇了關閉空調讓氣體流動。並為了確保增加霧化的穩定性:我利用了「低溫通道」,氣體分子因熱力學定理而安靜(降低氣體擾動與流速)。因為開場時要讓滯留於舞台的霧快速散開,且在不影響演出畫面的質感中進行;金源老師甚至想到是否能以「鼓風機」將其解決。其實只要開啟空調,就能夠讓霧在短時間內散開,達到目的。

        再來是「紗幕」的技術,我們製作軌道,買一些窗簾及五金器材:70幾米長的軌道;但五金的器材是存缺陷的,在演出時些許片段也會因為軌道與紗幕在控制上出現不流暢的現象,幸好並無太大的影響。

        最後是自走車的技術概念:戲中希望能流暢換景,並讓觀眾看不到crew;《Kalpa時光之劫》地面有很長的軌道做換景,但經費考量是一大問題。選擇在舞台上舖軌道、平台:導演認為在舞蹈的執行上會備受影響,於是選擇放棄舞台上的軌道,讓地面平順。

        在幾經研發思考,嘗試了「遙控自走車」,用變頻的電路輸送馬達,讓馬達啟動呈現平穩的狀態。如何讓台車在小空間能夠承載馬達、齒輪、演員、運輸;又要讓台車之移動以緩慢的速度行駛:我們改變電池輸出功率,讓概念船更慢,又發現因重量無法順利拖曳,還好一切維持在理想值之內。


                                                                                       於2011年5月25日 金源老師研究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