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只要‧在劇場‧就有美──《The Dresser》燈光設計/鄒雅荃專訪

                         

訪問/撰稿:許巧人

Q1:在設計理念說明會的時候有提到《The Dresser》會以寫實為基底,但在某些時刻會有比較魔幻而不完全那麼寫實。這兩種氛圍的分野是以戲(寫實)和戲中戲(魔幻寫實)來做區別嗎?

是以寫實為基底沒錯,而魔幻的時刻也非是完全脫離寫實,只是比較魔幻寫實的。邏輯上大致是以戲和戲中戲做為區別,但主要是因為三個舞台區塊的設置同時呈現在觀眾眼前,在邏輯上本來就不是完全寫實的。而燈光這次想做的是呈現出舞台三個區塊不同的質地。
另外還有一種會比較魔幻寫實的地方,像是爵爺死亡的時刻,原先比較暖的化妝間會用一點藍紫色的色彩來烘托出死亡的感覺。雅荃稱這轉變為「變格」而不是「變調」。並不是突兀地改變整個調性,而是以不同的人稱來呈現同一件事,或說選擇以主詞或是受詞、或是所有格來營造所要的氛圍。

Q2:上次也有提到燈光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要讓戲「被看到」。那這個劇本有沒有某個部分是很觸動你的?

這個劇本最觸動雅荃的地方是整個劇本本身就是在說劇場工作的樣子。就像《The Dresser》裡頭的一句話:「只要在這裡就有春天夏天。在這裡什麼痛苦都可以忍受,但絕不會孤獨,在劇場有那麼多人陪你流血……在劇場裡從來,從來沒絕望過。」
雅荃覺得燈光如果太想要說什麼的話,就很容易把戲本身吃掉。希望是所有導表、舞台、服裝、燈光都朝向同一個目標去完成。和導演討論時覺得這個劇本是比較灰的,也就是比較昏黃的質地,希望用這樣的質地來襯托出已逝的華麗年代的氛圍。而所謂的「被看到」也就是在這樣昏黃的氛圍下,戲仍然是可以被看清楚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