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演員專訪(中)--- 曾士益、王渝婷、林堂聿

閱讀莒哈絲有何難處?有何喜歡之處呢?




曾:我有時候受不了她把一件事情講很久。

王:
對,重複敘述。
他真的是滿常的,但最後都會回來她主要講的那個中心。
當我們發現這些事情全部兜在一起,真的好像在看電影一樣,她的文字真的很立體。


林:
我覺得她的文字有很多是著重在氣氛,而氣氛就是劇場裡面最想要表達的東西。
當要把文字轉換成舞台表演時,它就會轉變成舞台上的氛圍。
它可以無限延伸,但會轉回來,所以那些氣氛是從頭就開始了,我覺得她最有趣的地方就是這個。
安娜瑪莉陷入無止盡的哀傷這件事情,其實是一個最重要的中心點。
她可以延伸到任何事情上,然而最後都會回歸到無止盡的哀傷中。所以她寫的並不是單純的人的事情,而是那個她想要表達的「氛圍」。
很多人會說莒哈絲的東西到底誰真的讀得懂?!
就女乞丐(堂聿飾演)這個部份來說,我覺得這整串故事也許是虛構的,也許女乞丐本身是悲慘的,然後回歸到彼得摩根後,女乞丐不過是作家內心空虛感的放大,然後再轉回來變成他對安娜瑪莉的感覺。
在演女乞丐時覺得她真的很可憐,而每一個句子也都這樣說著。
她的每一個文字都可以扣到她要講的那個氣氛,所以在扮演女乞丐的同時會有雙方的感覺:她真的有那麼慘嗎?我要演得那麼慘嗎?還是我在扮演的是彼得摩根描寫的那個女乞丐?這些都是很有趣讓我思考的部分。
我印象很深其中一段,彼得摩根遇到女乞丐,她從衣服裡面拿出一條魚,真的魚,然後朝彼得摩根跑過去,彼得摩根跑過來時直接去吃那個生魚,可是女乞丐一路追他,追到他跑到安娜瑪莉的villa,宴會結束後,剩菜會給乞丐、那些流浪的人。那畫面對我來講衝擊很大,全都兜在一起。
對於作家來說:要如何去證實那個她杜撰的女人出現在他面前?她其實很虛幻,搞不好他喜歡女乞丐?也說不清楚,她為什麼要挑這個女孩?然後這女生出現的時候他為什麼要跑,他們之間有什麼嗎?那個張力很強。





王:
莒哈絲寫的東西不會刻意寫什麼,他很旁觀,卻同時很主觀。
感覺到她寫的東西有某種強勢在,其實是很有個性的。
而且她的背景也影響著她:就是身為法國人,但她在越南出生。

曾:
「瑪格納的童謠」,那領事哼著他所謂的「印度之歌」,也許這個故事已經回溯到他們起源的那個地方,所以整本書提到記憶的那個念頭,已經擴散到他感覺這些人活著就是為了自己的記憶而生存。

林:
越到後來會覺得這些人好像是一個個的靈魂。
憂傷的感覺是怎麼來的?
離鄉背景,還有那個時代的階級,有太多看不出來的東西,而她卻血淋淋地寫出來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