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營造大師》戲劇顧問/楊名芝專訪



整理/康雅婷

可否介紹一下戲劇顧問在這次製作裡面具體的工作內容,以及扮演的角色?

我先大略談一下戲劇顧問的角色,這其實是歐陸很習慣的劇場職務。歐陸的劇場是這樣的,劇院會有一個專屬導演、或是專屬劇團的制度,同時聘請一位戲劇顧問。比較經典型的戲劇顧問就是所謂的學者,比如說某人對莫里哀非常熟悉,導演希望推出莫里哀的作品時,就會詢問他的意見。但戲劇顧問有非常多種類,甚至在英美也有許多自由工作者會自稱戲劇顧問,但是工作內容可能比較接近編劇或是導演。

因為易卜生是一個經典文本,所以在跟建業老師工作時,我比較接近經典型的戲劇顧問。當然我不是一個一直以來都是研究易卜生的人,但是我可以藉著這次演出,加強我對易卜生的研究,提供給建業老師意見。我的工作內容主要是文本分析,還有一些演出的蒐集,然後跟導演討論。最主要是針對文本的討論,情節、角色,主題、延伸出的子題跟一些有趣的小問題,像是希爾達這個角色,她其實是易卜生的另一個劇本《海上夫人》(The Lady from the Sea)的角色。為什麼在這麼多作品裡選擇她這個角色?索爾尼斯十年前在萊山角蓋尖塔,地段剛好跟挪威峽灣一樣,會不會是跟地形有關?峽灣的地形對角色的影響會不會是他選擇希爾達的原因?當然也還有很多這個文本的經典問題,例如易卜生後期作品發表後,有許多心理精神分析的討論。佛洛伊德的朵拉精神案例,與劇中希爾達經歷相似,兩者便會被比較討論。但這容易備受質疑的是,就時間點推算,易卜生在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讀過佛洛伊德。還有譬如索爾尼斯到底是不是易卜生?作品的自傳性有多少?這些都是經典的問題。


對這個製作在開始時,戲劇顧問提供了哪些資料?

第一份提供的具體資料,是關於易卜生後期的一篇論文〈The last plays〉,收錄在《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Ibsen》。為什麼會稱為後期,因為這個作品是他在離開挪威二十七年後回去的第一個作品,他寫信告訴朋友要繼續創作,創作到死為止,「後期」便是易卜生自己下的註解。當我們提到《The Master Builder就會馬上想到後期,也是這個緣故。再來是它提供非常多證據指向易卜生後期劇本是的自傳性格,我們會希望做每一部戲都有一個觀點,從文學角度找到一個觀點,找到劇作家跟這個作品的關係,以及導演跟這個戲劇的關係。這些資料僅提供導演參考,歷代學者是如何詮釋後期,當然不見得會跟演出有直接關係,但是至少我們知道有這個說法,我們就不會完全否認這個作品與易卜生自傳性的關係。論文最後還有提到一些劇團相關的演出,因為關於這個劇作的搬演資料非常少,所以演出資料是非常珍貴的。


在提供的資料裡,有沒有哪些是覺得有趣的、希望被反映在舞台上的?

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可以幫助到演員。因為這部戲對於導演來說可以很快掌握觀點,可是對於演員會比較困難,因為不管是角色年齡或是角色特質上都不容易,更何況它有一些很奇特的地方。為什麼一個老男人會對小女孩講這些話?為什麼一個小女孩會對這個老男人產生如此大的興趣?我覺得這都是演員在掌握上比較大的困難。我可以做的就是找一些易卜生相關的、那個年代的資料,很有趣的是,有一本書叫《Ibsen’s Women》,就是他跟一些女人的關係,雖然不知道成效,但我希望把這些資料整理完之後可以幫助到演員們。

這次在過程中也有幫助到設計,第一次設計會議就是提供易卜生的八卦,易卜生跟女人們的關係還有跟他老婆的關係,這些在這個劇本其實是明顯的。現在的話,就是設計老師著手在做紙質、質料、顏色、型態……也是目前在跟設計工作的部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