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911》演出倒數,「危機解密九一一」系列導讀四之一

臺灣的新聞切面——九一一事件之觀點/導正




文字整理│張家甄、廖威誌

17 MAR 2013



儘管九一一事件不論就情節或戲劇動作而言,足以媲美戲劇性十足,充滿爆點的好萊塢動作片。從開頭到結尾,整起事件猶如一個世紀謎團,在瞬間拉開序幕,又迅雷不及掩耳地結束。然而,事件並沒有落幕(會有那一天嗎?)。相關的新聞畫面和劫後餘生的真實故事,成為超乎想像的當代傳奇。與九一一相關的證詞、敘事源源不絕地出現,卻沒有讓我們更加理解這起驚天動地的事件。當時熱門的專題報導,如今已淪為一則遙遠到乏人問津,甚至是不值聞問的冷記憶。

上一回的演出導讀稍微讓大家重溫十二年前炙手可熱的發燒話題,這回就調閱當年臺灣的外電新聞,讓大家從節錄的報導和標題,思考臺灣媒體怎麼看待九一一事件,對於中東和美國又透露出何種觀點?

平心而論,無論是從導演、演員、來是設計的角度來看,《911》並不是個平易近人的劇本。對於來看戲的觀眾來說,更是如此。

維納韋爾捨棄了細膩的人物心理描寫、錯綜複雜的劇情鋪展、牽動人心的對白設計、前後相連貫的戲劇情境,以冷調的筆觸,試圖捕捉瞬間起落的當下。面對這種聚焦於「現在的現在」的劇本,觀眾沒辦法透過人物之眼,進入故事;也沒辦法憑藉精巧的劇情設計,得到揭露真相、因果邏輯的滿足感。在《911》這個劇本裡,話語與話語之間,與其說是有來有往的交談,倒不如說是意念與意念的搏擊,還更貼切一點。

那麼,九一一事發後,各方的回應究竟傳達了哪些意念?臺灣媒體又抱持著什麼立場在陳述這些紛雜的觀點?報導是否偏頗或者謬誤?若能略知一二,觀眾在觀戲前後,更能掌握劇中刻意為之的斷裂和留白。現在就讓我們重返紙上的案發現場。





九一一事件臺灣觀點導正之一:

「伊斯蘭教不全是極端派,阿富汗和神學士是兩回事」



新聞標題:「歐洲學者觀點」美國對抗 傳統恐怖主義最後階段

布希使用「十字軍東征」、「善對惡的鬥爭」、「毀滅性的反擊」,以及「戰爭」等字眼, 更說出若不和美國站在同一邊,便是恐怖分子的同路人,這種辯證法非常危險。

【本報系巴黎記者楊年熙/二十六日電】

【2001-09-27/聯合報/13版/美阿戰爭危機特別報導】



法國戰略專家夏利昂接受世界報專訪表示,美國這次對抗的恐怖主義,不是布希總統所說的一場戰爭,而是傳統恐怖主義的最後階段,而美國的反擊不能是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他表示九一一攻擊成功的關鍵在於劫持民航機者抱著一死的決心,這和劫機一樣這都是過去常用的手段。

「恐怖分子其實不一定需要一個國家在幕後協助,視死如歸的決心是令西方最棘手之處。」薩米奈爾說,這些用語正是回教基本教義派極力要在西方民主社會中塑造的整體回教的扭曲形象,這種辯證上的對比是非常殘酷的矛盾,不小心便中敵人圈套。伊斯蘭不全是極端派,阿富汗和神學士是兩回事。他強調,再也沒有比將世界上十億回教徒的信仰給「神學士化」更嚴重的了。

薩米奈爾分析,美國和回教世界的惡劣關係有三個主要原因:一是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上採取兩套措施;獨攬中東和談,將歐洲和俄羅斯均排除在外;但同時它又沒有採取有力措施,迫使以巴雙方遵守協定;二、大多數阿拉伯世界對伊拉克人民十年來因封鎖制裁遭受的苦憤憤不平,而美國是罪魁禍首;三、美國在中東採取和它在拉丁美洲同樣的手法,支持獨裁政權和保守派。





九一一事件臺灣觀點導正之二:

「跳脫美國媒體主導之觀點,強化臺灣觀點」







新聞標題:《聯合筆記》九一一悲劇的「觀看點」

【2001-09-17/聯合報/15版/民意論壇】尤子彥撰



好萊塢電影可以投入動輒上億美元的製片成本,原因是背後有全球消費市場支撐的道理一樣,當代媒體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好萊塢」,西方媒體擁有全球龐大媒體訂戶作為銷售對象,採訪資源自然不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媒體所能相比較的。是西方媒體,讓我們如實地看到客機穿過世貿雙塔、高度同情人們倉皇逃出的災難悲劇,以及感受到星條旗再度飄揚與熟悉的美國國歌傳來的激動。 不過,也是西方媒體,讓長期中東衝突的不幸悲劇,沒有被我們看到,因為沒看到也少了一分理解與同情,這類不幸畫面中東地區的媒體必定也捕捉到了,但這些新聞資料就像是台灣早期拍攝的國片,缺乏行銷管道而難被更多世人所見所聞。

好萊塢終究不是顛撲不破的霸權。高度誇張美國國家安全防範能力的好萊塢電影,在九一一事件後,這類電影未來將成為絕佳的反諷題材。同樣的,好萊塢化的媒體霸權也有值得深思、批判的餘地,相較於中東等外於美國霸權的國家,台灣同樣也是落在全球化的結構陷阱,只是深淺程度不同。因此,在看待美國與回教世界的衝突,我們必須省視自己的「觀看點」。



九一一事件臺灣觀點導正之三:

「回教國家與美國彼此並非完全對立、衝突關係」







新聞標題:選邊站 阿拉伯國家兩難

美準備對付的阿富汗並未威脅其它回教國家 儘管同情但對發動戰爭的支持遠低於波灣戰爭

【2001-09-17/聯合報/8版/驚爆美利堅特別報導】



【本報記者 翁台生 】




在美國追緝恐怖份子準備發動前所未有的突擊戰之際,美國正式要求阿拉伯國家表態,要他們公開選邊站,並明指這是未來「衡量友誼和合作的新方法」,這也使得大多數受到照會的阿拉伯國家感到為難,對於是否參加所謂的「國際反恐怖聯盟」也有點猶豫不決。對美國九一一遭到攻擊表達同情,並進一步談團結合作對抗恐怖主義都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要具體推進組「聯盟」,發動另一場戰爭來解決問題,就阿拉伯國家而言,就有許多現實上的問題要考慮,因為這跟一九九一年的波灣戰爭完全是不同的情境。

美國帶頭發動代號為「沙漠風暴」的波灣戰爭,對付的是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有其濟弱扶傾的國際正當性,行動也獲得聯合國背書,當然普遍獲得回教世界的支持,不管是巴林、阿聯海灣小國,或是一向親美的約旦、埃及、沙烏地,甚至立場較左的敘利亞都支持美國行動,伊朗基於自身戰略利益同樣也歡迎美國嚴懲它的世仇伊拉克。

當時伊拉克總統海珊被視為回教世界不仁不義的兄弟,回教國家自己無力處理家務事,只有偏勞山姆大叔出面擺平;記者當年採訪波灣戰爭駐在約旦首府安曼時,一向有反美傳統的回教世界對「沙漠風暴」的行動聯盟很支持,當時美國駐約旦大使館參事也大剌剌地說:「我們美國人就是來這裏解決問題,不然你說 superpower 超級強權是做什麼的?」

這樣的霸氣此次在勸進阿拉伯國家加入「國際反恐怖聯盟」未必行得通,因為美國準備對付的阿富汗並沒有威脅到其它回教國家,而且即使它需要為庇護賓拉丹等恐怖分子負責,主要也用來對抗美國偏袒「猶太本質」,這可能也是「來自真主的旨意」。最讓阿拉伯人不滿的是,美國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中依舊採取偏袒以色列的立場,特別是近來坐視以巴衝突升高無動於衷,這可能是導致九一一美遭恐怖行動攻擊的近因。





九一一事件臺灣觀點導正之四:

「伊斯蘭極端派意識形態、思想邏輯、所網羅的成員,及使用的手段,都反映狹隘的宗派種族主義,強烈憎恨西方資本社會的文化和文明。」

新聞標題:反擊 北約各國出現三思聲浪

法國防部長認抵制恐怖主義是長期有效 而非限於一時懲罰

【2001-09-18/聯合報/23版/國際】

【本報系巴黎記者楊年熙 】




法國國防部長李察指出,反擊的目的應是長期有效抵制恐怖主義,而非僅限於一時的懲罰,軍事行動應只是整體行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亦如巴黎世界報社長科隆巴尼所說:「不能落入恐怖分子的戰爭邏輯,這正是他們所期待的。」

法國知識分子並不認同布希所提的善惡兩元論,因為美國本身就有數百萬信奉回教的美國公民,他們不是恐怖分子。尤其不能製造「殉道者」,讓全世界的伊斯蘭極端派合理化他們使用恐怖暴力,甚而因此聯合一致對付西方世界。這次的元兇不管是否是賓拉丹,這場文明世界對抗野蠻恐怖主義的戰爭有一個起源,就是伊斯蘭極端派。而他們的意識形態、思想邏輯、所網羅的成員,及使用的手段,都反映出一個不難辨認的特性,便是狹隘的宗派種族主義,強烈憎恨西方資本社會的文化和文明。







九一一事件臺灣觀點導正之五:

「聯合國祕書長安南籲請全球國家以恐怖主義為共同敵人,恐怖主義非指某個特定國家,而是特定意識形態組織企圖危害世界和平」

新聞標題:拒與美合作國家 安理會擬制裁

籲全球在反恐怖行動上團結一致 安南盼打擊共同敵人 安理會賦予美廣泛反應權力

【2001-09-22/聯合報/11版/美軍部署攻擊特別報導】



【編譯王麗娟/法新社巴黎二十一日電】

法國外長魏德林在接受法國「世界報」訪問時說,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第二天,安理會即在法國動議下,賦予美國及其盟國反應的廣泛權力。除此之外,安理會同時也考慮採取更具體的行動,例如對拒絕反恐怖主義的國家施加制裁等。但他並未說明是拒絕加入全球反恐聯盟還是拒絕在美國特定報復行動中未合作的國家將受到懲罰。魏德林表示,就九一一事件而言,安理會是監督國際反應的最佳機構,而安理會也應是界定全球反恐統一政策的最佳場所。

聯合國祕書長安南則在紐約時報專欄中,籲請全球國家以恐怖主義為共同敵人,結合力量,掃蕩恐怖分子。他指出,對美國的恐怖攻擊,實際上是對全人類的攻擊,因此全人類都應成為對抗這股邪惡勢力的一分子。



九一一事件臺灣觀點導正之六:

「反戰聲浪強烈」

(1)新聞標題:國際輿論反對大規模軍事報復

民調顯示八成歐洲人贊成引渡和審判

【2001-09-22/聯合報/4版/美軍部署攻擊特別報導/政治】

【編譯董更生/路透蘇黎世二十一日電】

(2)新聞標題:向美國說不,反戰聲浪風起雲湧

【2001-09-24/聯合報/4版/美軍部署特別報導】

【編譯李銘珠/綜合二十三日外電報導】

教宗反對全球陷入戰爭,達賴函請布希勿訴諸暴力。歐美數千人和平遊行,台灣社運團體發函反對開打

(3)新聞標題:美東西兩岸 逾萬人反戰示威

「戰爭不是答案」高喊和平呼聲 蔓延到香港、巴塞隆納

【2001-10-01/聯合報/4版/美阿戰爭危機特別報導】

【編譯王麗娟/綜合二十九日外電報導】









九一一事件臺灣觀點導正之七:

「世界經濟情勢」

(1)新聞標題:花旗、德意志、摩根大通銀行 一致調低匯價目標

美經濟恐衰退 美元貶值壓力仍大

【2001-09-24/聯合報/13版/財經】



【編譯劉忠勇/綜合二十三日外電報導】



(2)新聞標題:油價暴跌13% 17月來新低

市場相信美國反恐怖攻擊不致影響石油輸出 全球經濟減緩也影響石油需求量預測

【2001-09-25/聯合晚報/7版/綜合新聞】

【路透倫敦二十四日電】





(3)新聞標題:美股觀察

美林:目前宜避開高科技類股

美消費性支出下滑不會拖垮經濟 但美阿戰鼓頻催 股市波動難免 荷銀也調降美股至「中立」

【2001-09-27/聯合報/23版/證券】

【記者張志榮/台北報導】









九一一事件臺灣觀點導正之八:

「俄羅斯面對九一一事件之態度與立場」

新聞標題:瞄準阿富汗 鎖定賓拉丹

中亞風雲急 俄積極部署第二戰線

美軍進駐烏茲別克,打開通往中亞的門戶。俄國加強對塔吉克軍援,亟欲重新站上戰略制高點

【2001-09-24/聯合報/15版/民意論壇】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趙竹成撰







俄國自九一一事件以來,對與美國的合作程度逐步改變,自總統普亭表示願提供情報合作,到外長伊凡諾夫表示不反對獨立國協各國與美國建立軍事合作對抗恐怖分子,此後美國戰機、偵察機及傘兵立刻駐進烏茲別克。而就目前的軍事準備看來,證明俄國在反塔利班的行動中已採取較以往更積極的作為。

今天烏茲別克與美國的軍事合作,一方面使烏茲別克開了一扇通往西方的窗,美國也順勢可公開在中亞地區建立起橋頭堡。

俄羅斯可以確定的是,不會直接參戰,但會透過獨立國協加強對塔吉克的軍事援助,強化塔吉克的軍事力量,以使塔吉克成為俄羅斯的一道防火牆。然而,九一一事件發展迄今,以阿富汗塔利班及賓拉丹為中心的恐怖行動與人類文明價值衝突的焦點,逐漸影響到國際戰略情勢的發展,特別是中亞地區的風雲即將變色。在這過程中,中國大陸難免會被捲入其中。國際情勢環環相扣,台灣所要關注的問題,恐怕不是單純的美國九一一攻擊事件,而是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俄羅斯、中亞、中國之間關係的變化,國際關係風雲詭譎,台灣須有面對一個全新的國際戰略架構的準備。



九一一事件臺灣觀點導正之九:

「美方向神學士組織喊話」

(1)新聞標題:鮑爾:神學士應識時務 與美合作

指美不一定非除掉該政權不可 盼在四面楚歌下 儘速交出賓拉丹\【2001-09-27/聯合報/11版/美阿戰爭危機特別報導】




(2)新聞標題:布希暗示阿富汗人民 推翻神學士

但白宮發言人隨即澄清 稱美無意另立新政權 紐約時報指華府試圖避免走向扶植阿國新政府 但陷入兩難

【2001-09-27/聯合報/11版/美阿戰爭危機特別報導】


【編譯王麗娟/綜合二十五日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布希今天暗示阿富汗人民應揭竿起義,推翻「極端高壓」的政府。布希說,將進行九一一事件的恐怖分子繩之以法,最佳方法是「要求可能已厭倦神學士政權的阿富汗人民合作」。但白宮發言人隨即澄清,美國無意以一新政權取代另一政權。布希說:「我們的目的不在建國,我們要的是公理正義。」

白宮發言人傅雷雪表示,美國不打算推翻神學士政權,但的確因神學士包庇恐怖分子而計畫對他們採取行動。傅雷雪說:「我們的目標是保護人民免受恐怖主義威脅。」他指出,「推翻」兩字有以一政權替代另一政權的政治意涵,但美國不作如是想,美國的目標是因神學士政權庇護恐怖分子,而對他們加以懲罰。



(3)新聞標題:阿富汗駐巴大使:神學士並未與賓拉丹失連

鮑爾強調庇護恐怖主義者將付出代價 美國處理重點不只是必須為九一一事件負責者 還包括全球其他恐怖活動

【2001-09-28/聯合報/13版/美阿戰爭危機特別報導】

【編譯曹國維/美聯社伊斯蘭馬巴德二十七日電】





(4)新聞標題:反恐 美向聯合國提決議案

要求各國凍結恐怖主義嫌犯資產 並掃蕩活動 初步反應良好





【2001-09-29/聯合報/9版/美阿戰爭危機特別報導】【華盛頓記者張宗智/廿七日電】

美國副國務卿阿米塔吉廿七日在一項電視訪問中說,阿富汗神學士政權邀美國黑人牧師賈克遜到阿富汗,只是一種拖延戰術,國務卿鮑爾已告知賈克遜,美國不會再與神學士協商和對話,布希總統要求阿富汗交出罪犯的要求,沒有再談的空間。





九一一事件臺灣觀點導正之十:

「九一一事件後之阿富汗境內狀況」

新聞標題:阿富汗婦女絕望 等自殺

逃?巴基斯坦鬧水荒 會不會渴死? 不逃?阿富汗存糧僅一周 眼看要餓死!

【2001-09-30/聯合晚報/3版/打擊恐怖‧全球備戰特別報導】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阿富汗難民的處境堪憐,逃到巴基斯坦邊界的人,儘管聯合國會援助下,他們或許還有點錢和糧食,但面臨嚴重無水可喝的困境,社運組織「革命阿富汗婦女協會」(RAWA)指出,留在阿富汗境內的婦女更慘,她們只有兩個選擇,不是等著餓死,就是自殺結束生命。RAWA指出,有些婦女孩子太小或身體衰弱,無力逃難。而聯合國救援人員兩周前撤出阿富汗後,她們唯一的糧食來源也斷絕,很多人最多只有不到一個星期的存糧。

RAWA指出,最慘的是喀布爾的三萬多名寡婦,神學士政權禁止她們工作,甚至沒有人陪伴就不得出門。過去寡婦有兩個選擇,賣春或乞討,如今就連這僅有的餬口之道也已斷絕。









九一一事件臺灣觀點導正之十一: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境內阿裔學生處境」

新聞標題:美議員擬提案 停發外籍學生簽證半年

范士丹要求加強管制 追蹤留學生行蹤 不少阿裔學生已棄學返鄉

【2001-09-30/聯合報/4版/美阿戰爭危機特別報導】

【本報系舊金山記者盧師惟/二十八日電】

出生於科威特、廿二歲的奧奎塔米在過去兩周內精神飽受折磨,他接到不少恐嚇電話。有人對他說「阿拉伯人滾回去」,人們的憎恨目光和言語虐待使他難以忍受。他打算下周飛回自己的國家。











九一一事件臺灣觀點導正之十二:

「成立凱達組織是為領導聖戰戰士對付攻擊回教的異教徒國家」

新聞標題:賓拉丹:凍結資產能奈我何

指凱達有三個獨立財務系統交互使用 成員不乏對金融漏洞瞭如指掌

【2001-09-30/聯合報/5版/美阿戰爭危機特別報導】


【編譯王麗娟/美聯社伊斯蘭馬巴德二十八日電】

賓拉丹說:「凱達有三個可交換使用的財務系統,且各自分開獨立。整個系統均是由支持聖戰的人經營,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成功將它除去。他們不是數以百計,而是成千上萬。」美國總統布希本周以疑與恐怖主義有牽連為由,下令凍結廿七個組織與個人的帳戶和資產。

賓拉丹同時再次否認他是九一一事件的幕後主使。報導引述他的話說:「我必須澄清,我的工作是鼓舞回教徒,協助他們權衡利害所在,解說何者是回教說的,何者是反回教勢力說的。」他說:「成立凱達組織是為領導聖戰戰士對付攻擊回教的異教徒國家。發動聖戰是回教的第六重要原則。回教的敵人都對聖戰畏懼有加。」



九一一事件臺灣觀點導正之十三:





「911事件成影像演出題材」

新聞標題:九一一題材成為獨立製片業新寵

【2001-10-01/聯合報/28版/外星天地】

【編譯韓懷宗/綜合倫敦二十九日外電報導】




伍迪艾倫說:「九一一事件對商業掛帥的好萊塢非同小可,他們拍片目的就是要賺錢,未來任何與綁架、暴力、劫機和摩天樓被炸有關的劇情都會規避,以免得罪輿論或影迷。不過,對於獨立製片業的藝術家而言,票房好壞並非最重要,他們認為九一一的悲劇值得深入探討,預料不久的將來會有許多詮釋九一一事件的獨立電影上演。」藝術電影與商業電影的不同處,在九一一事件後,更為明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