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床上的愛麗思》表演畢製生 張閔淳 專訪

《床上的愛麗思》表演畢製生/張閔淳專訪
撰文、採訪:許育瑋&林奕達



閔淳上研究所後,常常接觸跟身體有關的專題。她特別注重身體訓練的部分,後來還去舞蹈研究所選修芭蕾和接觸即興的課程。選擇如萍老師當主修老師的原因跟這個也有關,如萍老師在閔淳研究所一年級時開了一門「動作專題」的表演課,加上如萍老師很注重體態的部分,讓閔淳很佩服如萍老師投入演員教育的精神,而如萍老師帶給閔淳的,也正是她想追求的、想學的。
「我一直都很喜歡需要工作很多的劇本,像是有歷史背景或是有文獻資料探討的劇本,我很喜歡做這些角色功課」閔淳說了她喜歡這個劇本的原因。另一方面,兆謙導演要求演員們要讀Susan Sontag的著作,但其實她的東西很硬,某些程度上可能會拉遠距離,所以演員應該要回到心理狀態,有助於拉近Susan Sontag的內心思考。
對於《床上的愛麗思》目前還正在摸索中。這劇本是Susan Sontag在罹患癌症時寫的,寫的是一個女性的困境,因為就算是現在社會,依然有個框架存在,這個框架不僅僅是女性的框架,也是人的困境。「我現在的感覺這是一個很溫暖的劇本,而兆謙看到的是人跟人之間無法溝通的劇本。我自己覺得……好難講喔。」閔淳述說內心對於這個劇本的想法。金士傑老師來看彩排的時候說:「這是一個女病人的奇想過程,這個女病人可以很幽默、很討厭、很尖酸又可以很聰明,這是一個很吸引人的角色狀態」,閔淳說:「後來我漸漸了解這是一個關於生死的劇本,生死這個大問題是我們每個人都在面對的。雖然在面對生死,呈現的方式卻是特別且有趣的,因此變得沒有那麼沉重、那麼非黑即白,它其實很輕、很幽默。」
提到生死,我問她,關於這個劇本是否有令她想到類似的生命經驗,可以用來詮釋角色,或是反而造成一種阻礙。這要先說到《床上的愛麗思》原型是兩位愛麗思,一位是美國小說家Henry James與心理學家及倫理學家William James的胞妹Alice James。她才華橫溢,19歲時就開始渴望了斷自己的生命,在43歲因乳腺癌去世;另一位是「愛麗思夢遊仙境裡」的愛麗思。閔淳在劇中主要扮演病床上的愛麗思。「一是年老、二是成熟、三是世故、四是病,我是要生病的,而我扮演得很特別,病徵不知道是什麼,就只知道很虛弱。」「我前陣子在實驗一個食療,果汁食療,為了讓自己身體清潔及排毒。那三天我還必須去排練場花很多體力,那幾天不停地腳軟,很餓而且頭暈疲憊。剛好這個狀態讓我有點可以揣摩愛麗思生病的狀態跟極限。」
閔淳說,生病的人最容易胡思亂想,什麼事都不能而且不用做,真的會讓心裡很雜亂。所以她明白當年臥病在床的Susan Sontag為何寫出這樣的劇本。而這本劇本(前面也提過了),是一位女性寫的,而且又在講關於女性的情境,身為一個女性真的可以明白跟體會,女性是很奇妙的生物,很生命、很原始。不管怎麼樣,我們現在就是在一個講求理性邏輯跟思維的社會當中,很父系的社會。「我想Susan Sontag只是想呈現這個狀況而已,這大概就是這個劇本想說的,當一個女性被放在裡面,她該怎麼自處。這是一個很情感性的東西,但這個社會是在反情感的。」
最後我問閔淳這次排戲最有趣的地方或印象深刻的地方,她說前半部都在做一些類似工作坊的活動,那些創造對後面排戲可能沒有很直接的幫助,但在這大家展現創意的過程中,過得很開心。發展中可能有90%都用不到,但給學弟妹很好的機會。後來導演扎扎實實地分好角色,有些學弟妹可能會分到沒有台詞,或台詞很少的角色,但這個發展讓他們有收穫、有參與、有投入。這個劇組很整體性,大家也因為這個工作坊的創作期而感覺是一體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